编者按:凡思是我留学时的老大哥,现在是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工学院的讲席教授。今天非常高兴向大家推荐他的文章,以他独特的视角,来看看这所著名的学府。以后还将陆续和大家分享他的佳作,敬请期待。---纽约成都客
伊利诺依州(Illinois)是美国第五大洲,人口1298万(2018年统计),面积14.5万平方公里,北部和中部由一万五千年前的威斯康辛小冰川融化冲积而成。南部则蕴藏着巨量的煤炭和石油。伊州东北角紧靠五大湖之一密士根湖,五大湖就成为伊利诺依河的源头。伊河借五大湖充沛的水量,由东北向西南,斜穿伊州八百里,汇入美国第一大河流密西西比河。
伊州四季分明。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宜人的季节,既没有冬天的风寒,也没有夏天的闷热,更不用担心伴随春天忽来忽去难以预测的龙卷风。一望无际的大豆和玉米地,放眼一看就给人一种不愁吃不愁穿的富足和悠闲感。得益于小冰川融化时期冲积而成的黑土地大平原和一千一百毫米的年降雨量,伊州只用大约百分之一点五的农民人口,每年就生产了六千万吨玉米,二千万吨大豆,占了全美国百分之三十的大豆和玉米产量,是真正名副其实的粮仓。
伊州更拥有芝加哥这个全美第三大都会、全球最大的期货交易市场。大豆玉米们经伊利诺依河汇入密西西比宽阔平稳的河道,直通墨西哥湾;然后在新奥尔良登上大货轮,就可以通畅地流向世界各地。这种种的天时地利加人气,使得伊州成了美国的一块风水宝地。
伊州的两位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和博拉克·奥巴马,都是律师出身,都是从联邦参议员的位子上迈入白宫的,前者是共和党,后者是民主党。如今,伊州政治版图已经演变成深蓝色,与加州(美国第一大洲)、纽约(第三)同为民主党铁票票仓,盖因分别拥有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三个大都会的缘故。
伊利诺依大学的主校区香槟校区(以下伊大也指香槟校区),与诸多美国的大学一样,是林肯‘土地赠与大学法案’立法后的第一批公立大学,位于芝加哥城南一百二十英里,始建于1867年。在联邦政府赠与的一片小冰川期冲积而成的肥沃的沼泽地上,慢慢成长为今天的样子。 1900年,应聘为伊大农学院院长的伊萨贝尔·波维尔教授,回忆起了她当年从纽约赶来伊里诺依任教的情景--- 波维尔是在纽约大都会长大的。当她第一次把目光撒到伊大香槟校区时,感叹道:
我认为我一生从未见到过如此平坦、泥泞的地方:没有树,没有坡,一望无际,没有任何的边界 …… 而恰恰就是这边界的缺失,包括物理的和心灵的,给我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I thought I had never seen so flat and muddy a place: no trees, no hills, no boundaries of any kind. This lack of boundaries, physical and mental … … opened up a whole new world for me.” –- Isabel Bevior, 1900.
香槟校区的校园美丽典雅极了。红砖墙为基调的各色建筑、枫树和橡树为主干的林荫道、大片大片的肯德基蓝草(Kentucky blue grass)草坪,使这个近三千英亩的主校区,与公园融为一体。深秋时节,枫树们、橡树们霜叶红似五月花,校园就成了五彩斑斓的海洋(见下图)。
香槟校区拥有优异的门类齐全的理工专业、充分自由的学术氛围,一向是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理工重镇,校友中仅诺贝尔奖得主就包括八位物理奖、九位生物医学奖、五位化学奖、三位经济学奖。
香槟校区有十八个图书馆,拥有1750万藏书,是美国三大图书馆之一:国会山、哈佛大学、香槟校区。下图中左边的红砖建筑是工学院图书馆,冠名‘戈林格图书馆’,是校友戈林格(Grainger)捐赠的,他迄今已为伊大捐赠了三亿多美元。
图书馆前面的绿地为工学院的冠名广场---‘巴丁方院’。约翰·巴丁(John Bardeen)是伊大电子工程系兼物理系教授,因发明三极管和超导理论分别获得1956、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历史上唯一一位获两次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家(居里夫人获得两次诺奖,一是化学、一是物理)。照片中穿过‘巴丁方院’的小溪,象征着伊州星罗棋布的排水沟,是玉米地的必需基础设施。
除了诺奖,香槟校区还对现代社会贡献了许多颠覆性的先进技术:第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Mosaic(Netscape前身);第一个LED(光电二极管);第一台核磁共振医疗仪(MRI);YouTube (油管视频);第一支奎宁;第一台计算机(5KB)。
不过这项“计算机第一”的头衔至今还与宾大(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有争议:当年美国军方同时资助了伊大和宾大的计算机项目,无奈宾大商业头脑灵活,抢先发表成果,导致许多人认为世界第一台计算机出自宾大。到头来,宾大以沃顿商学院闻名于世,伊大电子与计算机系仍在默默耕耘。现在,伊大和宾大的“恩怨”还在延续:英特尔雇员最多的是伊大毕业生,然而他们常常给宾大毕业的上司打工;伊大机械系毕业生是波音的最大雇员来源,连波音总部都从西雅图搬到了芝加哥,但是挡不住管理层到处是宾大的经理们……美国中西部人厚道、低调,常被称为典型美国佬。
除了理工科大牛,比较合中国学生脾胃之外,最吸引中国留学生的原因之一,是伊大香槟校区对华友好的历史渊源和传统。早在1905年,伊大老校长埃德蒙德·杰姆斯(Edmund James)致信老罗斯福总统,建议将庚子赔款的一部分,用来中美文化交流,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这个建议提交美国国会批准后,杰姆斯校长就成了实施庚子赔款助学的主要牵头人。他委托伊大建筑系的曹(Tso)讲师主持设计北京清华学堂的清华园。其标志性建筑是清华园礼堂--–那是伊大建筑系毕业生(Tsin Chuang)1917年辅助设计建造的,模仿伊大香槟校区老音乐厅佛凌阁(Foellinger Hall),以及礼堂前的草坪广场(下图)。
自那以后,民国公费留美学生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先经过伊大,然后再分流美国各地。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任校长顾秉霖教授率团来访香槟校区,笔者受时任伊大校长罗伯特 · 伊斯特(Robert Easter)之托,准备欢迎仪式上的互赠纪念礼品。笔者遂咨询伊大图书馆长,在档案馆里挖掘出了伊大老校长埃德蒙德·杰姆斯当年致老罗斯福总统的备忘录原件。于是制成拷贝,作为伊大送给清华百年校庆的礼物,以表情谊深厚,渊缘流长。
迄今为止,伊大香槟校区仍然是全美接纳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大学之一。仅大陆来的学生学者,常年在校约七千人:包括四千本科生、一千五百研究生、一千多访问学者(含交流生)。呃对了,伊大如今中餐馆已有上百家,很有几家挺正宗的。
伊大老一代杰出的中国校友中包括了华罗庚(数学系教授)、竺可帧(作物系资环专业本科)、黄万里(土木工程系博士)等。近代的中国校友包括电影导演李安(艺术系硕士)、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经济系博士)等。他们也为伊大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华罗庚五十年代初以‘白丁’之身(华无任何学位)入职伊大数学系教授之职,可佐证伊大用人之慧眼识珠,不拘一格。
下图是数学系楼,华罗庚曾经教书的地方。数学楼依老钟楼(尖塔)而建,钟楼会按时自动奏乐。钟声起处,校园顿生庄重肃穆之感。至今每年两度有管风琴爱好者会登楼人工演奏管风琴,引以为校园传统。
1969年,伊大校友科林奈特(Krannert)夫妇捐赠了一座艺术中心,冠名‘科林奈特表演艺术中心’。该中心规模宏大,设备现代新颖。但是外观实在平平淡淡,只因地表之上只有一层接待大厅,主要设施全部建在地下,只露出几个城堡似的录音室屋顶。这个巨大的地下建筑全都源于美苏冷战时期,基于美式‘深挖洞、广积粮’的战略考量。
科林奈特艺术中心地下设施包括四个不同功能的演出大厅,四个录音塔(Recording Studio)和一个在地下第三层能容纳几千人的鸡尾酒会大厅。其中的音乐大厅,仍然沿用老音乐厅‘佛凌阁’的名字。新‘佛凌阁’音乐厅可容纳2600人,每年会有各国音乐大珈应邀表演,包括小提琴大师梅纽因,钢琴大师郎朗,等等。当然还有各国的交响乐团、民族乐团等。还曾接待过中国杂技团。该音乐厅最令人惊叹之处是,诺大的大厅,在任何的位置不需扩音设备,都可以清晰地听到舞台上两个人的轻声细语。其音响效果之佳令人叹为观止。请看下面的图片,别忘了,所有的设施都在地下呵。
香槟校区其它的娱乐、交通等附属设施也使得这座近二十万人的大学城更加宜居。除主校区外,学校拥有两个高尔夫球场(全城共有十一个),和两处共占地四千余英亩的休闲公园。学校的维拉德机场,原为航空学院的训练机场,现已辟为双跑道的商用机场,使得居民乘飞机出行就像出门坐巴士一样简便。全城的巴士对学生和教职员工都是免费的,若有特需,可打电话请他们派小巴士专车来接,免费。笔者的一位访问学者朋友就经历过着这样的特殊待遇,颇感受宠若惊。
伊大的体育设施也是一流的。上图的飞碟型篮球馆,可容纳一万七千人,是七十年代梦幻外星人的时代象征;下图的橄榄球场可容纳七万八千人。遗憾的是伊大两大球的球队在美国大学联赛中从未夺过冠。篮球最好成绩是1999年进入决赛,橄榄球倒常进入‘某某碗’(Bowl)的季后赛。伊大对校队球员学习成绩有严格要求,不及格者停发奖学金。尽管校方经常发函给任课教授要对运动员多加关照(如补课、辅导等),但传统难改,令不少天才球员望而生畏,转投其他学校了。
最受师生欢迎的是伊大的体育设施。香槟校区共有五个体育馆,主体育馆(Athletic Recreation Center)建筑面积四十六万平方英尺,设备齐全,仅室内篮球场就有13个,还有两个标准游泳池。过去篮球场上总是人山人海。如今学生们分神的活动多了,如电子游戏等,所以打球便用不着排长号了。